大雁塔的历史故事_西安大雁塔的历史故事

       对于大雁塔的历史故事的问题,我有一些经验和见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1.西安大雁塔是谁建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2.大雁塔的历史沿革

3.西安大雁塔有多少年历史

4.陕西大雁塔的来历是什么?

5.西安大雁塔塔身结构(历史沿革与建筑特色)

大雁塔的历史故事_西安大雁塔的历史故事

西安大雁塔是谁建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大雁塔在西安市南四公里处的慈恩寺西院,建于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唐玄奘取经回国后,从弘福寺移到这座寺里专译佛经,创立法相宗,并倡议修建大雁塔,贮藏从印度带回的经像。

        建塔时,他亲自担筐运送砖石。

        塔基仿照印度鞑榇[chèn衬]国佛塔的样式,作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

        塔的最上层原来有太宗所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褚遂良书写,称“雁塔圣教”,是书法中的精品,现嵌在塔下南门洞两侧壁间。

       

        慈恩寺早于大雁塔,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修建"慈恩寺"。

        当时,共有十三处院落,房屋达一千九百八十七间,并请赴印度取经回国的高僧玄奘主持寺务,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可见规模之宏大。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经籍。

        现在的塔名是据"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羽,摔死在地上。

        僧众认为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

        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

        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均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丹。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

        大雁塔的得名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古印度迦蓝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

        玄奘最初设计建造的塔就采用这种形制。

        另一说法是:按照印度佛教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两大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

        有一天一座小乘佛教寺院的和尚买不到肉做饭,正好这天是菩萨布施日,天空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仰面望着雁群自言自语道:“今日僧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折翅坠地。

        全寺和尚大惊失色,领悟出这大雁分明是菩萨化现。

        他们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从此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

        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再一说法是:当年玄奘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来得到大雁引领,才找到水源,得以生还。

        建造这座佛塔是为了报答菩萨所化身指点迷津的大雁之恩。

        还有一种说法:它和佛祖释迦牟尼曾化身为鸽救生的佛教故事有关。

        唐代人尚雁,通常以雁泛指鸟类,因此得名雁塔。

        大雁塔的修建,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国的结果。

        也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

大雁塔的历史沿革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 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气势恢宏、古朴雄伟的唐代著名古塔。

        此塔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因仿印度雁塔样式修建,故名雁塔。

        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以示区别,人们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

        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

        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

        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将长安风貌尽收眼底。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

        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字体清秀潇洒。

        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西安大雁塔有多少年历史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

       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寺建成之初,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玄奘于此创立了大乘佛教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我,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此寺遂成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唐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希望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在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佛塔)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

       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最初的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

       除了保存从天竺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大雁塔内还存有舍利子万余颗。 第一次:

       大雁塔最初的建筑图样是模仿印度著名的、也是唯一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大觉塔),共有5层,高60米。后来,唐高宗李治觉得这座印度式样的建筑与长安城的总体建筑风格比起来有些不协调,于是进行了改建,大雁塔被加高至9层。

       第二次:

       长安年间(701年—704年),朝廷又对大雁塔进行了第三次修建,武则天打破了唐朝佛塔业已形成的阳性奇数层高的惯例,将大雁塔加高增至偶数10层。(另一说,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捐资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

       第三次: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了第四次改建,大雁塔再次被恢复到7层。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

       第四次: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大雁塔第五次修葺,这是一次重大的维修加固工程。在维持了唐代塔体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高64.5米,塔基底边长25米,占地2061平方米,这便是如今看到的大雁塔。

陕西大雁塔的来历是什么?

       

        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三年。

        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

        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

        这座塔初名为经塔。

       

        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这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

        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

        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

        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

        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

        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

        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

        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

西安大雁塔塔身结构(历史沿革与建筑特色)

       大雁塔座落在大慈恩寺内,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卷并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而修建。

       大雁塔自建成以后,就有“雁塔”之称。它的得名由来,流传有多种说法。

       1、古印度迦蓝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层,最下面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玄奘最初设计建造的塔就采用了这种形制。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

       2、按照印度佛教传说, 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大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买不到肉做饭。这天正好是菩萨布施日,天空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仰面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僧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领悟出这大雁分明是菩萨化现,他们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从此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雁塔。

       3、当年玄奘取经途中曾困于沙漠,后来得到大雁领引,才技到水源,得以生还。建造这座佛塔是为报答菩萨化身指点迷津的大雁之恩。

       4、它和佛祖释迦牟尼曾化身为鸽救生的佛教故事有关。唐代人习尚雁,通常以雁泛指鸟类,因此得名雁塔。

       西安大雁塔是中国古代的一座佛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广场。大雁塔是唐代玄奘法师为纪念佛教经典《大唐西域记》而建造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的佛教建筑。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的二皇子李治而建造的。大雁塔的建造历时19年,于671年竣工。原来的大雁塔是五层楼阁式的,高达60米,后来在唐玄宗的时代,为了加高大雁塔,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层,使得大雁塔的高度达到了64.5米。

       西安大雁塔塔身结构的建筑特色

       大雁塔的塔身结构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采用了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相结合的建筑技术。大雁塔的塔身由砖石结构和木结构两部分组成。砖石结构是塔身的主体部分,木结构则是塔身的框架结构。

       大雁塔的塔身采用了“回廊式”结构,塔身外围有一圈廊道,内部是一圈回廊。大雁塔的塔身共有十三层,每层都有窗户,可以让光线透过来,形成美丽的景观。

       西安大雁塔塔身结构的操作步骤

       1.进入大雁塔景区,购买门票后,进入大雁塔南广场。

       2.在南广场上可以看到大雁塔的整体形态,可以欣赏到大雁塔的美丽景色。

       3.进入大雁塔内部,可以看到大雁塔的塔身结构。在每层楼梯口都有标识,可以看到当前所在的楼层。

       4.在大雁塔内部可以欣赏到大雁塔的历史文化,了解大雁塔的建筑特色和历史背景。

       5.在大雁塔内部可以欣赏到大雁塔的文物和艺术品,了解大雁塔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今天关于“大雁塔的历史故事”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